非常認同簡醫師的看法,也謝謝范姐堅持做有品質的內容❤
Thanks!值得深思的好議題 可惜政府是不會想改的,現在只要為了選票這些棘手的議題,例如交通醫療房價的都沒有看到有想改變的可能 如同節目中提到的目前就是繼續世代剝削下去😅
簡醫師真的是一位良醫和專家,健保醫療資源大部分都被浪費、濫用了,其實那些弱勢族群和家境普通的人,比較不容易浪費醫療資源,平時也都不大敢去看醫生,因為經濟比較困難會造成一大負擔,反而那些有錢有閒的人一天到晚常去看醫生,因為大都更怕死、更怕生病都變成了醫院的常客,這些有錢人反而更應該繳納更多健保費用才對、才公平呀!
簡醫師太棒了,要外溢保單、病人想要的醫療採自費、要大幅提高急診診療費、高頻度看診提高健保保費,這些完全擊中要害
支持簡醫師 說得很對
這位醫生太棒了!他要去做健保局的局長因為他懂經營!
醫療問題真的是關乎國安,謝謝這集的分享🙏🏻學到很多新的觀念
充滿著理想與良知的一流好醫師! 說真話道破健保制度的大蔽端! 絕對夠格當一位稱職的衛福部部長!
雖然幾乎每集都會看,不過很少在這個頻道留言 只是想說說,這次的影片看到一半發現自己沒有動力往下看了 問題不在來賓抑或是討論品質,而是那種「又來了。」的無力感 查了一下頻道以前醫護相關題材的影片 前年11月的EP115以及去年7月的EP182都有至少600的留言數 這是我個人不客觀的感受,不過或許大眾都懶得將注意力放在相關議題了 或許那種看不見未來會變得更好的無力感所導致的政治冷感 比起檯面上的政黨惡鬥,更會消弭大眾對政治的熱忱 謝謝范姊跟研究員不懈的努力,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相關討論
年輕的時候因為我父親的情勒下,跟他朋友買保險,當時一個月要繳3600。 我23歲時候被車撞到,到醫院縫了6針,結果保險賠我幾千元。 我就傻眼了@@ 於是跑去看保單,全部給我保很重的住院,然後我去找那位我父親的"朋友" 他卻跟我說,﹝阿你怎不住院,住一天賺6000耶﹞ 於是之後我就把她的保險全退了,也知道他的兄弟姊妹,之後很常去醫院報到賺錢。 好喔!! 好棒的體制!! 現在還沒改,這件事情過了15年了,還沒改。真棒!!
這集節目是我看過少數只有專業沒有政治色彩的影片 找對人,談對事,也沒有被政治選邊站 這才是中立的媒體人該做的事,該給讚
簡理事長說的沒錯,之前我也一直認為像車禍在確認肇責前,在秉持救急救命的人道原則,先收治 但是確認肇責後,對於加害者除全額自費外,所造成的受害者的所有醫療費用 一併向加害者追討,另外所造成的所有損失(行政/工務/警務人員出勤等)都予以向加害者追討 試問,如此,還有誰敢危險駕駛(酒/毒/競速駕駛等) 只是理事長,我國並未有針對醫學中心考評下轄合作的中小型醫院與地方診所醫護人員的機制 其實,如果將美國這一塊也引進我國,是否也能夠增加一般民眾的信心及不符合的醫療機構的汰除呢?
家醫制度是很重要的,但如何連結體系是個大問題。台灣有醫院、門診、公衛三種系統,每個地方水很深,更不用說每科知識差太多。沒有交情不會知道,也叫(轉)不動。轉介病人開張轉介單可以,但會怎樣很難說。目前平替是個科別的個管師系統,但收案有標準(癌症、精神、慢性病等),也就是說你得先找出你的病,並符合標準才會被收案。個管師有個好處是薪資便宜,現在基層醫療許多薪資低或約用,學識背景不定,也未必有醫院完整權限,有點像是醫療系統的外部插件,不好做。 公共衛生系統因為歷史因素,多半不發生在醫院。主要是地方衛生所與衛生局的公衛體系。能完全掌握居住地地段人口健康,包含打電話叫你打預防針、家訪等等,多半是公共衛生護理師的工作。但從小到老都要管,案量巨大,人手卻很少,也同樣和醫院體系有扞格。真的要做家醫制度,該從公衛系統著手,但做醫院比較開心、輕鬆,許多醫師連外出居家訪視病人都不願意(或不熟悉)。尤其是外島或交通困難的山區,病人要抵達衛生所或醫院都有困難,尤其醫師很貴,主要是可以開診斷,開完之後,多半請護理師後續執行和照護。(醫師離開醫院能做的多半只剩診斷,除非有更好的行動醫療設備,但法規未必可以) 病人重複看病,是因為大家不會看病,隨便衝進門診看,多半不會主動轉診,外加門診時間短,五分鐘內會出來,病人沒有學習,繼續碰運氣(因為真的不舒服)。外加醫療品質不定,許多人有被延誤或誤診的經歷(包含常遇到要你自費開刀的醫師),就會要求多檢查,或自己花時間研究調查。醫療有個許可問題,是醫護人員說的算的,就算你也是醫護,你去別的醫院就醫,你也得獲得別人的許可,才能接受你認為合理的治療。並沒有人要花資源做教育,外加醫院要衝量賺錢,問題是共構的。民眾犧牲健康與時間,醫院浪費資源,這才是健保制度該改革的原因。 商業保險病人與醫院營利同樣是共構的,收治住院可以賺比較多錢,淡季大家會衝量,尤其是小科別,不然會被檢討或砍床,這些保險病人是好用的。能不能住院與使用的醫療是醫師決定的,不是病人。 醫療制度內部的管理才是大問題,業內人士會知道,讓你離職的原因不是辛苦或錢少,是照顧不好病人,但制度讓你無計可施。如果制度讓有心的醫護人員出走,會更讓醫療往利益、迴避風險方向傾斜,管理與制度問題才是核心。有人就有江湖,醫院人很多,人際複雜、規則不透明,才是無法改革的主因。 最後是,醫療的角色很多元,醫師只會看見一個切面,建議多找不同職系與地區的人來討論。我個人認為醫療議題總是找醫師會很可惜,因為醫師佔醫界人口少數,且工作專精,未必能看見整體。單向度的談會目不見睫,問題無法處理。
真的講得很好 可惜裝睡的人叫不醒
謝謝!
我是台東偏鄉國小的廚師單親媽媽,要看病都要跑台東市,開車來回油資就300元,台東市也沒有半間勞動部配合的專責醫院,不只健保要打八折,勞保也要打五折才行😂
這醫生真棒。
真心想照顧台灣 底層需求的醫師。這個專訪分析及討論,充份讓民眾更理解目前醫院急診壅塞的問題。
這醫生講的很好,他措施環環相扣,要一起做才有效果,但若要立即做到,幾乎不可行。退而求其次,調漲健保費立即可行。先求有,再求好。
@bobofish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