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版主製作,家父是執行轟雷計畫LCU分隊王分隊長。版主所述有些應該是參考老共那裡發表的資料,與家父講的有些出入,容下述: 1·LST中字號大門太小,M-55不易進出,且目標太大計畫從未考慮,沒有兩門被打沉。 2·47.09.18.00:00是三條合字號一起同時搶灘,並且從進入老共火炮射程範圍內,就遭受密集火炮攻擊,至搶灘下卸調頭後駛離灘頭,炮火才逐漸減少。 3·第一梯次三門,第二梯次三門,第三梯次兩門,共八門砲都由家父帶隊,除第三梯次砲擊較少外,前兩次都遭受猛烈轟擊。 4·轟雷計畫就是先向美軍借M-55一個營,牽引式火砲並非轟雷計畫。 5·合字號時速較慢大約5浬,從進入老共火炮射程、搶灘、下卸、關大門、收錨、開始調頭、錨收妥、離開火炮射程,大約100多分鐘,版主所言晚上九點多是離開美軍LSD的時間。以上。
我爺爺當初為空軍少校駕駛P51後續承接F86、二爺爺二七師上尉連長、我老爸金門憲兵隊士官,時間跨度從八二三到九六台海,但是都是同為駐防金馬參與金馬戰鬥的人,對於八二三都只有一個想法慘,每當聊起這個時候兩位長輩都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成長在眷村的老爸只默默地說當時還小只知道眷村當年不少家屬都在哭,不知道隔天醒來誰家又要戴孝了,報紙上寫了運補成功或是傳來戰報,但在報紙沒寫到的台灣傳來得不只有勝利,還有徵兵的兵單、調動的命令書、已經為國捐軀的訃聞與書信
當初我阿祖(爺爺的爸爸)是海軍孫德梁上校 是當時運輸群總指揮 因為美國不敢讓自己的艦隊駛入共軍岸防砲火網 他只能帶著部下去接美國的8吋重型火炮 拆成配件後在夜色下搶灘 返航時還因濃霧錯把航向對準廈門 幸好提早發現才從共軍砲口下駛離 隨後在823砲戰期間指揮大小後勤砲彈運補任務 據說當時因為廈門離金門很近 所以還將8吋砲砲管鋸短 但這件事沒有官方證實 孫德梁上校現藏於高雄市棲霞精舍 原本因其為功勳將領可藏於五指山 後在家屬協商後為求祭拜方便而轉藏棲霞精舍 (此為家中長輩口述 可能與事實稍有不符)
謝謝你寫出這個重要的歷史
感謝您幫大家不忘歷史教訓~ 謝謝!
我父親是砲兵部隊駕駛.拉砲也拉車.有聽他說過料羅灣搶灘運補的故事.車上有掛小紅色"搶運"專用旗可暢行全島.砲火下運補.因為幾十小時吃不上飯而累慘.之後灘頭建立野戰廚房攤位.隨時供應才解決吃的問題.同伴也有些被當場炸死.只是聽他說當時沒什麼人畏懼.生死看的很開.他是大陸來的老兵.我好奇問了台灣新兵狀況.他說台灣來充員的年輕小伙子也都很勇敢任事.
我國中的時候有看過一本書 書裡的作者在描寫八二三砲戰時的平民(當時作者年紀還小是以小孩子的視角寫的) 很多人只是出門一下子就被炸斷了手腳或者直接被砲彈哄睡著 大家三不五時就會到防空洞內避難,很常在防空洞內看到小寶寶在母親懷中哭啼,有的人在戰爭中運物資的平民,被炸傷進來避難,而在防空洞內,大家會圍在一盞小小的油燈聊天,直到砲戰暫停大家會出防空洞撿砲彈殼回家
向保衛台澎金馬的國軍烈士英雄致最高敬意!永遠感謝你們!台灣因你們而偉大🎉🎉🎉🎉
小弟有幸聽過前輩,關於八吋榴砲,對於局部戰術的優勢,共軍不只三門火網圍著金門,而且準備充足,建築並依託大量堅固工事,並不是像電視那樣演的,是擺放在野外這樣(電影嘛😂),所以造成金門守軍的反擊困境,而且那時候國軍空中力量也不弱,也不可能隨便野外陳列。 聽前輩講那時拿到八吋後,通常都是兩門一組,一發延遲一發空炸,打在同一個點上,第一發延遲先在敵工事上開個洞,第二發在破口附近直接空炸,瞬間抽乾掩體內空氣 ,所以不管你掩體往下挖多深,都會瞬息負壓窒息,而且只有203mm這種砲彈,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後來反倒是守軍依託坑道,解放軍砲擊開始收效甚微。 如有錯誤歡迎指教,這畢竟也是我25年前聽大學長講的,可能有些細節是錯誤的。
謝謝你做的影片~真的都是靠這些前輩守護下來我們的中華民國!
再次給DBS這個敘事方式以及講的內容支持與讚賞
很精彩的解說讓國人多了解國軍的英勇史詩 請多加報導這段光榮的歷史
我們應該要記得,卻選擇遺忘的歷史! 寫的很好,前輩走過的路,我們絕不能忘記!
我的爺爺去年92歲離世,當年也是被徵召當台籍補充兵,對這場經歷只願意說很多人沒回來。同時也是國小認識的好朋友的爺爺也是當年被徵召到島上服役,也是不願意多談。 備戰絕對是必須的,但戰爭終究是政治的延伸,聰明的人總是極力避免戰爭。 我爺爺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太陽花運動時看著新聞報導,淡淡說這些人之後都會出來選。
時間過得真快, 我當料羅的觀測官時, 已經是20幾年的事了…❤
謝謝DBS的歷史補給 如果將政治決策的攻防比喻成前線戰火 那麼像這支影片一樣的知識傳播 就是為具備民主權利的中華民國國民 保持政治戰力水準的後勤 希望人們理解政治的根源不是眼前的利益 而是繼往開來的歷史借鏡 以及穩扎穩打的理想實踐 預祝DBS早日達到50萬訂閱
感恩先賢先烈無私奉獻, 雖然日下豺狼成群!一但號角響起,我將忘記歲月投身戰場,只因我愛的人還要在這裡,長居久住在這裡繼續繁衍萬代……
古寧頭戰役到八二三炮戰,不只有金門人在犧牲的,當年駐守金門的國軍不少也是來自台灣的士兵…
要防止戰爭就是做好戰爭的準備,最中肯的一句話
@hksyakhksyak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