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開始到三月初,急診爆滿、醫院一床難求的情況相信大家都有注意到。奇怪,台灣醫療不是很先進嗎?台灣健保不是世界第一嗎?怎麼好多人出來喊醫療崩壞、好多醫護出走?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到擁有豐富外傷臨經驗的急診醫師 簡立建,來帶我們從第一線的角度剖析問題的根源,來跟我們聊聊如何改善急診變擠診的狀況,以及如何改善台灣的醫療環境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有品質的醫療。
*本集錄影時間為 25/03/25
Timecode:
00:26 值班小道士 動眼神經
03:51 簡醫師錄影前自己送急診?開完刀6小時急上工?
04:57 年初急診變擠診有改善嗎?急診壅塞導致什麼後果?
07:11 罪魁禍首是總額預算制?醫院怕虧錢造成急診壅塞?
12:19 醫療分級為什麼重要?怎麼分?
15:06 因病得利造成醫療負擔?應該要越健康越賺錢!
20:13 大小醫院不同價?!「強幹弱枝」塞爆醫學中心
24:52 醫療崩壞怎麼改?一點一元才能打破僵局?
28:58 台灣健保揚名國際 實際上醫療品質如何?
35:47 急重症醫療有多花錢?難做自費竟成賠錢貨?
41:00 健保改革必得漲價花大錢?
42:31 護理師缺工亦因總額制?錢不夠如何留人?
44:46 醫界的壓迫從匿名審查來?不公平正義有何解?
48:56 如何自我判斷去不去急診?
51:39 健保要改革!可從哪三件事開始做?
55:38 韓外傷醫療因延坪島炮擊被美國升級?台灣也高風險?
59:03 Takeaway
===
*補充:訪談內容中提到的《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3條與第44條內容如下:
第 43 條
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或急診費用之百分之二十,居家照護醫療費用之百分之五。但不經轉診,於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應分別負擔其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四十及百分之五十。
前項應自行負擔之費用,於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得予減免。
第一項應自行負擔之費用,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依診所及各級醫院前一年平均門診費用及第一項所定比率,以定額方式收取,並每年公告其金額。
第一項之轉診實施辦法及第二項醫療資源缺乏地區之條件,由主管機關定之。
第 44 條
保險人為促進預防醫學、落實轉診制度,並提升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應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
前項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給付,應採論人計酬為實施原則,並依照顧對象之年齡、性別、疾病等校正後之人頭費,計算當年度之給付總額。
第一項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實施辦法及時程,由主管機關定之。
追蹤《#范琪斐的美國時間》掌握全球脈動
👉bit.ly/3vG5Nhg
范琪斐 YouTube 官方頻道
👉bit.ly/3f6WZvI
《斐姨所思》Podcast
👉bit.ly/3j2l8FX
コメント